作者:甄东霞 核稿:梁向阳 编发:科研处
9月23日下午,我校社科名家工作室在文学院举行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辅导会议。副校长王刚,学校特聘教授、社科名家工作室首席专家王杰,《马克思主义美学》杂志编辑部主任王真、副院长马海娟、中文系主任刘鑫,以及我院参加基金项目申报的教师、相关专业的部分研究生参加会议,会议由文学院院长梁向阳主持。
会上,副校长王刚讲话指出,学校社科名家工作室成立以来,在首席专家王杰教授的带领下,工作室举办了“共产主义观念及其在当代文艺活动中的表征”的国际学术会议、指导申报了斯诺研究和路遥与知青文学研究中心,指导申报了多项基金项目,策划论证了中文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指导工作室青年教师确立学术方向和攻读博士学位,开展了博士点培育、学科评估咨询工作,工作室的各项任务有序推进,中文学科在“双一流”建设的总目下获得持续发展。王校长希望社科名家工作室继续为我校人文学科建设的“团队协作、凝练特色”工作,做出更多更好的贡献。
基金项目辅导期间,王杰教授从自身担任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文学学科汇评工作的经验出发,以问答的方式,有针对性地逐一为我院基金项目(含重大项目)申请人进行点评指导和答疑解惑。涉及到的学科门类有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民族学与文化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哲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综合研究等。王杰教授就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的评审规则、研究角度、问题意识以及收集国际前沿资料的诸多方法等作了详尽的解说,对人文学科的管理体制也做了精妙的评析。
此次辅导会交流的重点是如何加强项目申报材料的论证技巧,王杰教授指出:一方面是理念的更新和发展,另一方面是研究方法要出新。他针对少数民族文学选题时强调理论框架的梳理,针对交叉学科/综合研究选题时提出文化治理研究的新视角,针对人文学科研究方法时强调大家要找准自己的特长,不要“通吃”。在辅导会进行的过程中,王杰教授针对每位重大项目申报人的特殊情况展开分析,结合自己的个人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王杰教授还强调相同领域及不同领域研究者的交流和互动有益于学术研究,学者做学术研究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建立联系。会场气氛融洽,参会老师受益匪浅。